吸引国际人才,硬措施软环境都要下功夫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 发布时间:2019-05-14编辑:admin来源:中国教育网阅读数:次 手机阅读
俗话说,“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14日至15日在深圳举行的第17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如何能更好地吸引国际人才,打造创新创业的理想“栖息地”,是与会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美国硅谷科技人员约有一半是亚裔,相比之下,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国际化程度上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深圳市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湾区,必须要国际化,大量吸引国际人才,补足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缺口。

在一个开放和弹性的体系下更加强调人才的自由流动、创新知识的分享,是硅谷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硅谷,技术人员可以在公司职员和创业者的身份之间自如地来回切换。

“他可能今天是公司职员,明天就出去创业了,失败了就再回到公司,然后再出去创业,一旦创业成功还可能投资其他的初创公司。”洪为民举例道,容错心态和包容失败是硅谷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

什么样的环境对国际人才更有吸引力?洪为民认为,薪酬和落户等“硬举措”固然重要,而以包容和多样的文化氛围为代表的软环境也不可或缺。软环境体现在日常的一些细节中,比如上海地铁里的英语标识就非常细致。

如何优化人才生态圈,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人才来中国工作,同样也是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晓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人才国际化的管理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人才生态的重要性。”王晓梅指出,要形成人才的集聚效应,并形成持久的吸引力,越来越取决于政策环境、产业空间、文化认同、人居环境、人力资源服务等综合性生态因素。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高层次国际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近年来,中国通过更加务实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外国人才来华签证、居留进一步放宽条件,简化程序。国内多个城市也密集出台科技创新政策,吸引国际人才来创新创业。

与此同时,在构建和优化人才生态、促进国际人才流动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王晓梅指出,目前国内出入境管理等制度仍门槛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人才流动。人才签证制度受到国际高层次人才和国内用人单位的欢迎,但外籍人才在办理居留许可等出入境手续方面还存在较高门槛。

同时,相关的医疗、教育、就业等配套服务还有待完善。以医疗为例,对来华工作的海外专家来说,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医疗档案、医疗结算、医疗保险理赔等一系列问题。王晓梅认为,国际人才流动的综合配套服务政策和措施不完善,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缺失,都是需要补齐的短板。

研究显示,人才竞争力较强的经济体,其人才政策积极、开放、稳定,在吸引和留住全球人才方面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扩大,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和优化人才生态,有效促进国际人才流入,进而产生人才和智力的‘溢出效应’。”王晓梅强调。(记者 唐婷)